天箭科技中签号(东箭科技中签号)
当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时,不仅带走了大量真金白银,也带走了太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在台湾这种弹丸之地并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转而将重心放在教育子女身上,他们的后代成为人中龙凤者,不在少数,像小诸葛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就是知名作家。
2012年,中国台湾地区首位“文化部长”诞生,作家龙应台成为了首任“部长”。无独有偶,龙应台的父亲也是当年跟着国军部队败退台湾的军官。凭借自己的文字在华语世界赢得我名声后,龙应台更是直接被马英九聘为“文化部长”。
然而,六年后的2014年,在自己任期未满的时候,龙应台突然宣布辞去“文化部长”职务。面对众人的询问,她的回答让人深受感动。
当所有人都觉得龙应台是难得一见的良心作家的时候,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文章,再次揭开了龙应台的另一面。
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名叫龙槐生的湖南伢在街上卖菜的时候,遇到国军部队正在征兵,不知道是他主动请缨,还是国军要抓壮丁,16岁的龙槐生成为了国军部队的一员,开始了自己的行伍生涯,也开始了自己漂泊的一生。
当兵打仗途中,龙槐生与一位名叫应美君的江南女士相识相爱,成为了夫妻。不久后,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行军途中,多有不便,夫妇俩把儿子送回老家给湖南,由他的奶奶照顾。
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溃败,龙槐生夫妇俩前往台湾已经成为定局。离开前,应美君特意赶回湖南老家接自己的孩子。然而,当这位母亲见到自己的亲骨肉时,由于聚少离多的缘故,她的儿子死活不愿意跟着她走。无奈之下,应美君只得挥泪离开,与龙槐生汇合后,登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
没想到,这一别,差点成为终身遗憾,龙槐生夫妇再见他们的儿子时,已经是38年后了。
聪慧的龙家女儿
1952年,在台湾的龙槐生夫妇有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这个女孩就是龙应台。
当时的台湾还处于典型的农业社会,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经济几乎陷入崩溃,何况,还要省下钱和粮食来为“反攻大陆”做准备,可见条件之艰辛!作为国军将领的龙槐生一家,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经常需要借钱度日。为了生存,应美君挽起裤脚,为渔民织渔网,赚取微薄利润改善家庭条件,手上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有希望的苦日子并不可怕,夫妻俩虽然生活艰苦,但丝毫不觉得累,因为他们有一个让倍感骄傲的女儿。
龙应台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聪慧,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常年保持在全班10名以内。龙应台还阅读了大量书籍,为自己的文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龙应台大学毕业时,台湾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经济条件大为好转。龙应台工作一年之后,选择远赴美国留学,取得了英美文学博士学位。
1983年,龙应台回到台湾,一边在大堂教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1984年,龙应台凭着自己撰写的“野火集”,引起强烈反响,21天内重印24次,4个月狂卖了10万本,著名诗人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远赴欧洲
当所有人都觉得龙应台必然会在华语文学里创造奇迹的时候,龙应台却突然离开台湾,定居欧洲。
促使龙应台离开台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她的文章多次点名批评当时台湾地区的文人,得罪了许多人,尤其是她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火了以后,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惹恼了更多的人。许多人用污言秽语谩骂龙应台,还有人给她寄来冥币。
刚好这时,龙应台的德国丈夫收到了一份远在瑞士的一家银行的工作机会,于是龙应台跟着丈夫来到了欧洲,一边教授中文,一边从事文学创作。
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龙应台做起了全职太太,专心照顾自己的家人。
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好过,龙应台相夫教子,与丈夫却渐行渐远,身边却连一个诉苦的人都没有。离开华人世界,让这位以中文为生的文人失去了最后的避难所。
她将自己比作苍蝇,隔着玻璃拍打着翅膀,发出电路接触不良一样的哀鸣。
龙应台结束了自己的婚姻,返回台湾,回到了华人世界。
返回台湾后,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出任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长一职。
龙应台一边忙于公事,一边忙于写作。失败的婚姻,让她的文风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此之前,龙应台擅长以犀利的笔锋来鞭笞人世间的不公。
文风转变后,龙应台的文字变得温婉细腻,他与儿子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记录了母子俩上对抗转为和解的过程,也记录了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过程。后来,这本书获得了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2004年,龙应台的父亲龙槐生辞世,龙应如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湖南老家安葬。这是龙应台首次找到自己的根,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亲人离世带来的悲痛。
这次返乡行程,带给龙应台的,更多的是寻根之旅。龙应台生于台湾,在台湾却从来没人归属感,在本省人怪异的眼光里,她始终都觉得自己一家是外来人。后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这种漂泊之感,从来就没有消除。
只有带着自己父亲骨灰返回湖南衡山老家的时候,龙应台才真正切切找到自己的根,感受到父亲母亲一生翘首企盼的乡土的厚重,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怀着悲痛的心情,龙应台创作了散文集《目送》。
也正是这个原因,龙应台才会在出任“文化部长”的时候,突然提出辞职,因为他的母亲应美君已经垂垂老去,已经不能再说话。她不想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想起行使孝道。
背离初衷的龙应台
无论龙应台后期的文章有多么温婉动人,也改变不了她曾长期出任台湾地区文化发展负责人的遗留的一些作风。比如说,2009年的时候,龙应台花费400多天的时间写出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面世后,因为对于诸多历史事实的曲解,直接引起了李敖的不快。
李敖针对性地写了一本长达24万字的《大江大海欺骗了你》来批判龙应台的观点。在李敖看来,龙应如笔下史实与真实历史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他直接指责龙应台虚伪。
如果说李敖对于她的指责仅仅是两个文人之间的争斗,那么,央视对龙应台的点名批评,则真正是切中了她的要害。
龙应台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将暴动的香港青年比作悲壮勇敢的热血青年,试图营造出一种“以卵击石”的悲情。龙应台的此番言论,当然引起了广大网民的不满,人民日报更是发表了《为何只见鸡蛋不见燃烧弹?》,点名批评龙应台。
号称是看不得丑陋的作家,却能在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其品行,又能高尚到哪里去?人民日报的批评,也算是一语中的,击中了龙应台的要害。
也许,真实的龙应台,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难以了解的。
标签: 天箭科技中签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