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牛顶股网)
(本篇文篇共156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2022年新年伊始,处于九省通衢关键位置的中部重镇武汉发布《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半导体产业能级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设备、材料、封测配套水平对关键领域形成有力支撑。另外,到2025年,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半导体显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初具规模;培育形成5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芯片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半导体显示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半导体企业总数超过500家,上市企业新增3-5家。
制定如此宏大计划的基础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及大力推动,武汉已经建构了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材料、设备等在内的完备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为牵引、江夏区、洪山区、青山区为三个重要支撑区的武汉产业之“芯”。特别是东湖高新区半导体产业集聚区是武汉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区域,聚集了武汉新芯、长江存储、高德红外、海思光电子、鼎龙股份、华工激光等行业领先企业,成就了武汉“芯”产业的雄厚基础。据相关信息:截至2021年底,武汉共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4135家,企业数量占全国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数量的1.2%。
布局早 卡位准
早在2000年中国集成电路“黄金元年”开启之时,武汉就开始酝酿集成电路产业的追“芯”之梦,2006年,武汉新芯诞生,2008年,武汉新芯建设的12英寸芯片项目正式投产,良率达世界水平,这是当时华中地区唯一一条12英寸生产线。武汉新芯的顺利量产,正式结束了我国中部无"芯"的历史,并开始带动武汉集成电路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2016年,国家存储器基地在武汉启动,从此,武汉新芯和长江存储成为武汉存储产业的左膀右臂。
而正是以武汉新芯为起点,成就了武汉如今的半导体产业。以芯动科技、烽火科技、梦芯科技为代表的武汉本土集成电路企业为代表,形成了武汉“光芯屏端网”泛半导体大产业集群。
以梦芯科技为例,其生产的北斗芯片,今年仅在共享单车上就将装备百万辆,形成百万辆级的应用。
在光芯片领域,武汉涌现出了国内首款100G硅光商用芯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红外探测芯片领域,武汉产高德百万像素级中波红外探测器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人才强 研发强
武汉集成电路的发展还要归功于其较强的高端人才储备能力。在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高校,为武汉的半导体产业输送了充足的研发人才。特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当前正在加快建设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目前拥有7个微电子相关硕士点、5个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工作站。此外,湖北工业大学成立湖北高校首家芯片产业学院,与长江存储、武汉光华芯、武汉敏芯等企业达成校企协同育人多项合作协议。
政策推、资金足
2005年,武汉出台了第一份关于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文件。2017年后,随着芯片作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加剧,在国家总体政策的推动下,武汉密集地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2020年起,每年一份文件重要文件,2022年就是这份最新的《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充分显示了武汉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态度。就武汉的政策来说,引导向强、指向性强,既注重扬长,同时也注重补短,既注重坚守“光芯屏端网”传统优势,同时又积级拓展新领域。
集成电路是一个重资金行业。财力决定了产业能力。2020年,武汉市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规模大幅增长,投融资金额48.90亿元、2021年武汉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投融资事件9起,投融资金额6.28亿元。而这两年恰是武汉半导体产业长足进步的两年。
2020年,国务院批准了高达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武汉市随之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配套,鼓励在集成电路企业申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意在以国家、市两级投资基金的支持,为武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资本动力。
标签: 集成电路龙头企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