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兰得(艾兰得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小诗通俗浅白,充当了世人开启《红楼梦》之门的钥匙。1987年5月2号,电视剧版《红楼梦》正式开播,当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收视热潮,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尽管当初创作条件简陋,却丝毫无损作品的考究。87版本《红楼梦》的表演、叙事放到现在来看,仍经得起推敲。
今年,距离这部电视剧播出整整过去了30年。岁月流转,红楼情在。如今,87版《红楼梦》30年后再聚首的活动6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主办方邀请了包括导演、主要演员在内的百余位台前幕后的主创重聚,追忆当初的青葱岁月。
△87版《红楼梦》剧照
一、导演王扶持林:当年决定开拍这个电视剧,也就是“随口一说的事儿”
2017年是87版30年聚首。王导又真的很希望看到这个剧组最齐的聚会。所以欧阳奋强说来担这个责任。在西山植物园有一个感恩红楼的活动,因为西山植物园有曹雪芹的故居又是红楼梦诞生的地方。
△曹雪芹纪念馆
时隔三十年,在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的牵头下,一场87版《红楼梦》主创聚首活动已于6月17日顺利举行。观众们反响热烈,居然一票难求。
△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
回忆87版《红楼梦》在导演王扶林回忆里,当年决定开拍这个电视剧,也就是“随口一说的事儿”。
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说:79年我去英国广播公司访问,看见广播公司的电视台把世界各地的名著能拍成电视剧的都拍成电视剧了,唯独没有中国的。然后(央视)又提出来,你说要改编名著,改编哪一部呢?我就随后一说:那就红楼梦咯。
△导演:王扶林
王导当时根本没想到,这部剧会一直经典了三十年;塑造的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早已在几代人心中生了根。如今三十年已过,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大多都已离开演艺圈。有的人华发丛生,有的甚至不在人世。
△1987年5月2日,87版《红楼梦》正式开播
这部剧究竟有多么火不用多说,豆瓣9.5分,30年重播700多次,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被誉为“不可逾越的经典”。然而将在读者心目中地位颇高的名著搬上荧幕,无疑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
80年代的剧组中间,红楼梦是唯一一个会定期聚会的。他们自称同学,就像一个大学校一样,但依然会有很多人销声匿迹,很长时间找不到了。这次比如红儿啊,秦可卿,元春,他们都是在国外。一步一步的,比如找到了A同学,他会说和B同学还有联系。
△87版《红楼梦》剧照
“同学”这个活泼亲切的称呼,自有来由。艾兰说,与如今拍戏不同,当年红楼梦筹拍时,先开张的是王扶林导演的培训班,而且一开就是三年。在当年的服装设计史延琴回忆中,“就跟上了个大学一样”
服装设计史延芹说:给演员上课,大家坐下来,给学整个的作品,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礼仪、穿戴、造型。在红楼梦这些年,就跟上了个大学似的。
△设计师:史延芹
导演王扶林说:要把演员选准了,办一个学习班,天天住在一起,经过耳鬓厮磨,彼此了解了,你什么性格秉性,什么爱好,都一清二楚。
△陈晓旭以及她饰演的林黛玉
诗人气质,悲剧性格,说话尖刻,才智,会写诗。这几个方面考验下来,导演认定陈晓旭合适。
王导在选角的时候,这是他是最成功的一点。他当时选角的时候,是通过培训,看每个人的性格。用大家最纯真的本色,去演绎出这样的角色。很多人我们现在再接触,依然觉得他们很多人,有跟剧中人很相似的地方。
△87版《红楼梦》剧照
二、红楼中那些设计美学
服装设计史延芹说: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家里的地位,身份,年龄,文化修养,爱好,最重要的是审美。比如林黛玉,她不是俗人,她很高雅的审美。白、淡蓝,最多到淡粉。搞设计,不懂历史是不行的。
△87版《红楼梦》剧照
1、色:
据《红楼梦》仅有的几次关于黛玉服饰的描述,皆是以红色为主。首先可以认定黛玉和宝玉一样都极爱红色。但是《红楼梦》中从未对黛玉外表有实写,写她的面庞身段几乎全用曲笔,我们只知道她长着“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两弯似蹙非蹙卷烟眉”,最形似的也就是一句“薄面含嗔”了,文中以最像黛玉的晴雯尤三娘对照,五官应是细眉凤眼樱桃嘴,身材应是削肩水蛇腰,这是非常清秀的长相,所以全身的红色一来艳气,二来黛玉也爱打扮自己,不会不知道自己并不适宜大面积红色。
这一点87版做得极好:蝴蝶印花显得灵动,白底水红褙子既有红袖添香的气韵,也没有让世外仙姝寂寞林掉进红色染缸里,徒染坏了仙气。另说褙子推广于宋朝,黛玉是十分适合这种形制的服装,直身的款式不刻意凸显身体的曲线,显得超逸,又掩盖了黛玉过于瘦削的身材。
这张白底红玫瑰印花对襟亦是。在发型上可以看到陈晓旭,黛玉的扮演者更适合侧髻或者侧梳小辫,显得娇俏别致,与众姊妹不同。
另文中老夫人曾说: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在绿竹林又用上绿纱糊窗户,又兼她搬进一片幽绿的潇湘馆。黛玉必也极喜爱绿色。
这张菱花镜前,黛玉伏案挥洒诗词,水绿纱衣淡蓝小衣白纱裙显得妥贴极了!白玉小钗当属点睛之笔。青绿色这个色系我一直觉得有魏晋风度,尤以没有滚边最妙,随性之至。李渔的《闲情偶致》里写青色:
然青之为色,其妙多端,不能悉数,但就妇人所宜者而论,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其面亦不觉其黑。此其宜于貌者也;年少者衣之,其年愈少。年老者衣之,其年亦不觉甚老,此其宜于岁者也,贫贱者衣之,是为贫贱之本等。富贵者衣之,又觉脱去繁华之习,但存雅素之风.....二八佳人,如欲华美其制,则青上洒线,青上堆花,较之他色更显。
红绿两色,在《红楼梦》全书中似乎处处都用得上,古语云:“红是相思绿是愁”,贾宝玉的住所叫做怡红快绿,是曹雪芹认为最美的颜色,但是我想真正的黛玉应该不会拿大红配大绿,所以应该更接近于参差对照的配色。张爱玲写中国配色之时曾说,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
这张剧照是所有剧照里面最娇憨的,服装和头饰帮了不少忙,桃红色的裙子,上衣是浅橘色,又是拿着小辫的动作,娇俏可人,值得注意的是宝玉的服装和黛玉的褙子可说是情侣衫,在后面可以看到这种情侣装的搭配层出不穷。
2、刺绣:
古代的服装,为了彰显华贵,尤以滚边彰显富贵之气。但是滚边会显得拖沓繁复,所以黛玉的服装大多无滚边,或者仅仅以几朵花枝绣着。87版中多以梅兰竹菊刺绣,此四君子颇符合黛玉的气质,另外还可以再加个芙蓉,文中《芙蓉女儿诔》暗喻黛玉,另有一次喝酒行令时,黛玉掷得了芙蓉签,上有”风露清愁“四字。
初时,黛玉出场白色的披风,绣了一株梅花。为了为母亲戴孝,头上是素白银器,当真配得上”风露清愁“四字。不得不再次赞赏一下87版的服装,据说有沈从文几大名家在后指点,单单黛玉的服装就有44套。
林黛玉无立领滚边的服饰,这张图片虏获多少粉丝的芳心。
三、当年珍贵照片引人唏嘘,剧中演员今何在?
许是当初挑选演员时,故意挑选了与角色气质太过相符的人选,以至于多年后我们回看,会发现演员与她/他本身出演的角色命运,竟有着千丝万缕的羁绊。曾有人说:红楼梦是个魔咒,用三年时间把他们的一生困在了里面。
1、欧阳奋强、陈晓旭,两个命定出演宝黛的人
当欧阳奋强有机会见到王导时,他穿着一条大裤衩,蹬着一辆破自行车便奔向了他所在的宾馆。试戏的时候,他更是身着皱巴巴的背心,短球裤,脚上趿拉着一双拖鞋,与周围时髦的小伙子们格格不入。看起来不修边幅的他,在化完妆,戴上头套的那一刻,却仿佛命定一般,清秀的面庞、灵动的眼睛显现出来,俨然就是宝玉本人了。
欧阳奋强试镜宝玉
而出生在文艺世家的陈晓旭,喜爱阅读和写诗,气质安静,身形娇弱,完全符合王导心目中“不但要弱柳扶风还要有诗人气质”的标准。
这两个命定要出演主角的人,第一场对手戏便是“宝黛初会”,他在心底说着潜台词:“这个妹妹真美,我喜欢这个妹妹!”,她也打量了他一番:“这就是宝哥哥啊!”,自此以后,他们依靠着长久排练和对戏积攒的默契,基本都是一条过地演完了整部戏。
剧中的宝玉,见证了大家族从繁荣到衰败的全过程,而欧阳奋强,则见证了红楼梦整个剧组人员的人生变迁,将他们集结成书《1987,我们的红楼梦》,还开通了名为“欧阳宝玉”的微博微信账号,更新着有关红楼的消息。尽管做了导演,也逃不出三十年前的那场奇缘。
欧阳奋强拿着自己撰写的书籍《1987,我们的红楼梦》
贾宝玉剧照VS扮演者欧阳奋强
而剧中的黛玉,身染重病,又闻及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心头郁结,凄凄而亡;剧外的陈晓旭,也同样命途多舛,2007年剃度出家,后又因乳腺癌去世。
林黛玉剧照VS扮演者陈晓旭
究竟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呢?
2.没有主角光环,但依旧令人过目不忘
当年掌管着一大家子的事务,风风火火的王熙凤,也是红楼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当年因为身高和长相的平平,在试戏时甚至被化妆师质疑的邓婕,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和能力。与演员张国立在一起后,更是凭着《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红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她转战幕后,以制片人的身份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王熙凤剧照VS扮演者邓婕
张国立助阵红楼梦音乐会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就是那个看不透的薛宝钗了。当年饰演薛宝钗的张莉,本是被安排饰演丫鬟,因为含而不露的性格,被挑选饰演宝钗。而她生活中确如宝钗那般神秘,红楼戏罢,1990年她便去了加拿大,此后只与陈晓旭有一些联系。如今,她在国外经营者自己的公司,低调而又努力地生活着。
薛宝钗剧照VS扮演者张莉
扮演探春的东方闻樱,15岁就出演了第一部电影,她的性格像极了探春的干脆果断,与其他演员不同,她从始至终都是毫无争议的探春的扮演者。有趣的是,在剧组迟迟找不到人扮演宝玉的时候,一直是东方闻樱在反串宝玉与陈晓旭搭戏。拍摄完《红楼梦》后,她转向了幕后,做了一个全能型的制片人,拍摄的影视作品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
探春剧照VS扮演者东方闻樱
反串宝玉的东方闻樱
扮演史湘云的郭霄珍,1983年成为了黄梅戏电影《杜鹃女》的主角,正是因为《杜鹃女》中的一张剧照,进入了演员学习班。但三年的拍摄时间,让她不禁有些犹豫,担心荒废了自己的黄梅戏。但导演和剧组人员对她专业的支持,让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史湘云的扮演中,最终成就了经典的“醉卧芍药圃”片段。如今她在安庆师范大学音乐黄梅剧学院,担负着将黄梅戏传承下去的责任。
史湘云“醉卧芍药圃”
饰演秦可卿的张蕾,最早是黛玉的候选人之一,在河北省艺校话剧专业上学的经历,让她拥有了深厚的话剧功底,因此扮演秦可卿虽然也有紧张和不安,但也算是轻车熟路。《红楼梦》拍摄完毕后,她开启了另一段崭新的人生,考取了哥伦毕业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并且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秦可卿剧照VS扮演者张蕾
饰演妙玉的姬培杰,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可是却有着深邃的眼睛和五官。当时年纪轻轻的她,不懂得妙玉的清高和淡然。30年后,姬培杰回忆:“当时还不能深刻地领会妙玉,不知道她为什么出家的,为什么带发修行的,对她好多地方还不了解,但随着学习班学习,潜移默化的感悟,慢慢的和妙玉融合了。”
妙玉剧照VS扮演者姬培杰
她是红楼梦学习班年龄最小的演员,她叫李伊,在《红楼梦》中饰演邢岫烟。1987年,李伊抱着生日蛋糕去圆明园学习班报道,那天是她的17岁生日。后来,她在一系列的电视剧中,都有过精彩的表现。
邢岫烟剧照VS扮演者李伊
有着丰富的艺术阅历的吴晓东老师,为人低调,在剧中扮演贾芸。1978年,他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话剧班,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当年比较遗憾的是,因为脸上的粉刺,让他错失了贾琏这个角色,然而有失必有得,他与剧中的平儿沈琳结缘,生活幸福美满。
贾芸剧照VS扮演者吴晓东
金莉莉,一开始被定为香菱的扮演者,后来经导演组权衡,又改为迎春的扮演者。拍摄期间,她确立了当一名专业演员的志向,一边拍摄一边复习文化课,后来成功地考进了中戏。然而,为了学业,她不得不放弃饰演了一半的迎春,这成为了她终身的遗憾。
迎春剧照VS扮演者金莉莉
迎春演了一半怎么办?导演组临时找来了牟一,用三天的时间教会了她演戏。红楼结束后,她成为了一名北漂,先是做演员拍戏,几年后又做起了生意,成为了商场上的boss。
迎春剧照VS扮演者牟一
惜春的悲剧命运,她在书里说的第一句话中便有端倪:我要学智能儿剃了头做姑子去。“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扮演惜春的胡泽红,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也许只是求一份心中的清净。
惜春剧照VS扮演者胡泽红
他被称为红楼第一帅,他在红楼中一人分饰两个角色,一个是柳湘莲,一个是北静王,他就是演员侯长荣。俊朗外形和扎实的戏剧功底是他能够一人分饰两角的原因。如今他依旧活跃在荧屏上。
柳湘莲、北静王剧照VS扮演者侯长荣
3、那些逝去的人们,还好有影像可以用来怀念
三十年过去,风云变幻,世事无常。有一些角色,随着演员的逝世,永远定格在了当初的影像中。扮演贾母的李婷老师,20世纪90年代初因脑溢血逝世;在片中经常指导大家演戏,并把贾赦饰演得惟妙惟肖的李颉老师,于2016年10月1日在家中去世; 扮演板儿的李玥,长大后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帅小伙,却在2008年开车护送朋友的途中遭遇了不幸,终年二十九岁……
贾母剧照
贾赦剧照
板儿剧照VS扮演者李玥
四、作曲王立平:结缘红楼
作曲:王立平
庆幸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委员会。当年所邀请的专家学者都是闻名遐迩的大家、名家、权威。我记得在一起看片子时见过他们一次,这些鼎鼎大名的顾问不是挂名的,许多人都抱着极大热情参加这项工作,不但读剧本、看样片,还提出具体意见。这些顾问中大多都先后离我们而去,如今健在的只有83岁的杨乃济先生一人了。但他们常在我们的心中,不会忘却。
主任委员:
王昆仑(1902~1985)原名王汝虞,字鲁瞻。世居无锡,国内著名的红学家。他在抗战期间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是最早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红楼梦》的一部专著。时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顾问:
朱家溍(1914~2003),文物专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剧组民俗顾问。
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1902~1988),著名现代作家、历史文物学家。作品有《边城》《中国服饰史》等,《红楼梦》服饰考证,多出自其手。
启功(1912~2005),书画家、文物鉴定家。九三学社中央顾问。
吴祖光(1917~2003),著名剧作家、导演。当年吴祖光先生曾坚决不同意拍摄《红楼梦》,说书中的人物本来就是曹雪芹先生心中理想化的角色,“能演贾宝玉的演员还没出生呢!”但当他看了欧阳奋强扮成贾宝玉的样片之后兴奋不已,连说可以拍《红楼梦》了,可以拍《红楼梦》了……
周扬(1908~1989),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周汝昌(1918~2012),著名红学家、书法家。
曹禺
曹禺(1910~1996),剧作家。《雷雨》《日出》作者。
蒋和森(1928~1996),著名红学家,剧组文学顾问。
戴临风(1920~2009),《红楼梦》监制,时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邓云乡(1924~1999),民俗学家,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担任剧组的民俗指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我想,拍摄87版《红楼梦》的一群人,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才华、汗水和最大的努力,用电视剧《红楼梦》筑起了一道高墙,不是为了让后人不可超越,而是让后人超越起来没那么容易,希望总是在前面。
一位已经故去的红学家称87版《红楼梦》是“首尾全龙第一功”,它做到了在不同的人群中求得最大的公约数,也就是雅俗共赏,这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五、我与红楼三十年的那些故事
网友一然他娘青青易说:
在那个我还是小学生的年代,我们职工家属大院的“五朵金花”(五个年纪相仿女孩),每到假期就是挤到其中一家一起看《红楼梦》,还一起模仿着演红楼……
网友卡西莫多:
如今还有多少电视剧,可以用三年时间精雕细琢一部只有36集的电视剧呢??从演员的挑选,服饰妆容的搭配,到每一个眼神的交流,无不透露这部剧的精心制作。快餐文化已经让我们错过太多美好的东西。
网友空谷闻箫说:
那时候上初中,偶然听到的《红楼梦》音乐,开始看《红楼梦》连续剧,再读原《红楼梦》原著。再开始学写诗,再开始读大量古典诗词,可以说《红楼梦》给我开启了一扇门,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和陈晓旭《人淡如菊》
我自广寒来,孤标独自芳。
凌霜思桂月,傲世嗟炎凉。
脉脉素心浅,幽幽云梦长。
天宫何寂寂,还酹一魂香。
附:陈晓旭原文
《人淡如菊》
我从广寒来,孤芳何人赏。
居傲不媚春,偏爱秋色凉。
纤纤淡鹅黄,倩倩素心长。
犹慰深闺寂,且伴一缕香。
《红楼梦》首播距今三十年,确实是个用来怀念的好时机。如果你也有与红楼有关的故事,不妨留在评论里~
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欧阳奋强撰写书籍:《1987,我们的红楼梦》
《1987,我们的红楼梦》
(精装)
87版“宝哥哥”欧阳奋强用文字、影像来回忆人人心中《红楼梦》剧集经典,穿越明暗交错的光影,邂逅亦真亦幻的美好“红楼时光”,欣赏独属于“87红楼”的经典美学意境。
欢迎转发,好文TA也需要
往期爆文,点击查看
[声明: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之声、摄影之友(ID:fotomen)、《1987,我们的红楼梦》,360doc个人图书馆,版权归原作者,如侵犯权益,联系删除,本文纯做分享,文中观点不代表任何当当立场,请知晓!编辑整理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据说爱读书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618大促,全场1折起,限时最后一天抢购!
标签: 艾兰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