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推产品文章正文

万朋家校互联(浙江万朋家校互联网)

热推产品 2022年11月11日 16:22 201 lcfhgj
咨询信托定融返点

近日,镇江市教育局印发《镇江市“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了 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画出了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路线图”。

快来沿着“路线图”,感受一下镇江教育信息化的美好明天!

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打造镇江教育信息化升级版,建成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新体系。完善镇江教育云平台功能,建好用好“三个课堂”,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镇江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深化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新方式、教育治理新模式,探索“智能+”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显著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水平、教育服务能力和师生信息素养。全面实现校园智能化、资源个性化、学习泛在化、应用常态化、治理精准化。

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专网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IPv6 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实现市、县、校三级教育网络安全高速互联互通。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实现无线网络高速接入全覆盖,加强教育网络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防护,提高教育网络基础设施的专业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

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感知环境、智慧安防、智慧后勤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能级。推进学科数字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虚拟实训环境、数字场馆、智慧学习中心建设。

(二)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

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探索积累可推广的经验与优秀案例,形成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开展智慧校园示范校认定工作,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

(三)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校级平台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系统化、体系化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丰富各类专题教育资源,依据本地本校教情学情,着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其他特色资源。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建设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实训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训教学。

加强“互联网+校外”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数字化研学实践教育、科技创新、国防教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等系列实践课程和开放联动的校内外资源,覆盖与供给体系更加优化。整合“镇江老年教育平台”和“镇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平台,构建全市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终身学习平台。

万朋家校互联(浙江万朋家校互联网)

(四)全面实施“教育大数据”,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利用我市教育专网平台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动教育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建立镇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制订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为对象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

(五)建立信息化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建立镇江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任教师。对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实施专项培训,着力建设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人才队伍,建成教育信息化创新团队。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社会发展的数字教师与数字公民。建立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达标制度,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构建安全的网络保障体系

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单位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强化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探索开展网络安全第三方服务。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信息共享效率,确保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

重点工程

组织实施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智慧安防、高水平智慧教育、线上教育中心、大数据应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提高镇江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全面推进“新基建”。发展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我市各级教育城域网要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构建区域统一管理的校园“无线网络”,推进5G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应用研究与实践。

2.统筹建设数据中心。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构建市、县(区)、学校三级互联互通的数据中心。进一步扩展大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容量,按需建设市(县、区)数据中心。

3.完善镇江教育云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公共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市、省、全国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功能,提供更多教育云应用系统,促进师生深度应用,形成规模性效益。

(二)校园智慧安防工程

1.全面梳理基础安防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梳理学校基础安防建设达标工作,确保学校物防建设和校园封闭管理达标率100%,校园视频监控和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与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联网率达100%,学校门外一定区域公安自建探头安装率达100%。

3.科学建设智慧管理平台。优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区域集成化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努力实现对校园安全风险的智能感知、主动预警、即时响应、迅速处置。

(三)高水平智慧教育工程

1.推进智慧课堂普及与创新。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新型课程结构、课堂模式、教学体系和评价方式,推动智能助理、机器人、智能评价等关键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建设物联网技术教育应用示范基地,围绕社会、自然、生物、科学等课程知识,在校园、研究机构及社会场所建设一批感知中心,使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数据、学习结果自主化和公开化。

2.加速智慧校园高水平发展。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高水平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推动智慧校园由1.0向2.0提升。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和智慧幼儿园的认定工作,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健康、高水平发展。

3.打造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区。支持引导市(县、区)特色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等重大战略,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满足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改革的要求,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全面支撑,形成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区。

(四)线上教育中心工程

1.建设和完善“镇江智教育”。构建覆盖课程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线上“镇江智教育”。组建优秀教师团队,遵循线上学习规律,系统化、体系化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推动研学实践教育、科技创新、国防教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等系列实践课程资源建设。

2.大力推广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名师工作室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缩短地域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全市具有学科带头人以上学术称号的教师要求全部建立网络工作室,着力培育100个市级网络名师工作室,50个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

万朋家校互联(浙江万朋家校互联网)

3.扎实推进“专递课堂”。以市(县、区)为单位,充分发挥城区学校辐射作用,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立由主讲教室及多个听课教室组成的“专递课堂”。部署做好“专递课堂”师资配置、课程开设和学情采集,形成常态化应用。

(五)大数据应用工程

1.建设完备的教育政务数据体系。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

2.建设完备的教师发展数据体系。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电子档案,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生成的教师信息,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

3.建设完备的学生学习和综合评价数据体系。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面向学生、家长及教师,通过对多个维度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实现面向过程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服务监控,实现基于数据的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支持自适应学习。

(六)融合创新工程

1.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加快推进5G+互动课堂建设、VR/AR+智能学习空间建设(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STEM教室等)、AI+校园安全、智能教学助理+课堂教学、大数据+师生信息素养评价等项目试点工作,建立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鼓励各学校依托教育云平台和资源,开展信息化应用试点和示范工作。

2.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整体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全面实现“一人一空间”;发挥空间主渠道作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管理者率先应用,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组织教师创新应用,实现教学应用常态化;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实现学习应用常态化;鼓励家长积极应用,实现家校互动常态化;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空间应用和支持服务水平。

3.加强融合创新力度。积极引导区域和学校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积极引导各地各校探索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空间建设等创新应用的途径与方式,形成典型经验和成果,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可借鉴复制的样本、案例,进一步激发教育信息化发展活力。

(七)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1.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业人员信息化指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推进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加快中小学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智能学习支持环境和智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工作切实落地。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创建工作,引领中小学智能教育研究、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与应用示范整体推进,提高广大师生人工智能认知水平,培养智能思维,提升智能素养。

3.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养。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创造能力。建立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达标制度,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八)网络安全提升工程

1.健全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网络安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成效与考评相挂钩。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加强教育网络防护措施,建成我市教育专网安全感知平台,实现教育城域网网络安全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落实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落实数据分类、数据容灾和加密等措施,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安全技术防护环境。

3.完善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和整改机制,持续开展教育行业内网络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安全漏洞,加大网络安全事件通报和处置力度。0

---------END---------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标签: 万朋家校互联

✆返点热线:
136-2194-8357(同微)

专注政信多年!
专业风控,多维度把控,精选优质项目!

发表评论

信托定融产品网 站长QQ:10048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