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刘志刚)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汉和东汉的刘氏宗室里面有很多叫“刘德”的人,其中不乏历史上颇为有名气的人物。下面,我们按照出现时间顺序,盘点一下这些“刘德”们:
河间孝王刘德
一、西汉河间献王。首先,介绍的是汉景帝的儿子刘德,在景帝儿子当中排行老二,他和废太子刘荣都是栗姬所生。当时栗姬一共为汉景帝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刘荣出生不久就被立为太子,二儿子刘德被封为河间王,三儿子刘阏于被临江王。后来,刘荣被废,不久就自杀了,老三刘阏于封王不久也就死去,栗姬儿子只剩下刘德。这个刘德可能由于大哥惨死,他在政治上比较谨慎,基本不参与政事,将主要精力放在古代书籍的收集和整理。这带来两点好处:一是他的皇帝弟弟汉武帝见他沉浸在研究古文献中,对他相对放心,让他有个相对稳定和平静的环境去做研究。二是由于他在研究古文献上的专业水平很高,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古籍,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所以,这个刘德在历史上颇为有名,尤其在文化界,现在我们看得的《毛诗》和《左传》都是得益于刘德的收集和整理。但刘德由于名气太盛,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汉武帝的猜忌,感受到压力的他在不久后郁郁而终。
二、西汉胶西王太子。这个刘德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孙子,胶西王刘卬之子。这就有点奇怪了,他和我们前面所说的河间献王是同辈的堂兄弟,年龄估计也差不多,竟然两人重名了!相比汉景帝的儿子河间献王,他的遭遇就惨多了,他还未来得及封王封侯就去世了。因为他父亲刘卬参与了吴楚七国之乱,当时关东地区的几路藩王围攻齐国都城临菑不果,然后刘德曾经劝说刘卬趁平叛的中央军疲惫去袭击,哪怕失败也可以出海逃亡,但刘卬不听,而选择投降,后来又自杀,而刘德也被杀。
阳城侯刘德
三、西汉阳城侯。这位虽然侯爵,但在众“刘德”中,名气却也很大,因为他是汉宣帝时期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为昭宣中兴作出不少贡献。他属于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一支,是刘交的曾孙,父亲为曾担任宗正的刘辟强。这个刘德也是比较好学,年少时期已经在宗室里面少有名气。他积极向朝廷建言献策,被汉武帝称为“千里驹”。由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先后担任宗正丞、大鸿胪、太中大夫、宗正等要职,参与了那时期多宗大事件处理。他的性格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小心谨慎:当时霍光想将女儿嫁给他,他坚决不从,担忧过于荣盛。二是乐善好施,经常出钱救济亲友,他说:“如果做官太有钱,百姓就会怨恨。”三是爱惜百姓,经常为百姓平反冤案。后来他还参与拥立汉宣帝,被封为关内侯。到地节年间,汉宣帝念及他性格笃厚、功劳不少,就封他为阳城侯,还安排他儿子郎中右曹,这一支的其他宗室家族因刘德做官宿卫的有二十多人,荣宠之极。
四、东汉东武城侯。这个刘德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济南安王刘康的儿子,刘康为汉光武帝第一任皇后郭圣通所生。郭皇后出身河北的世家大族,刘秀当年夺得天下很大程度就是通过和郭圣通的联姻,取得河北大族支持。刘康的亲大哥刘强还曾被立为太子,本来刘康应该也是个有权势宗室,但后来郭圣通被废,刘康兄弟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但刘康还是甚为高调,他在封地济南不遵守法度,大修宫殿,骄奢淫逸,还乱交宾客,曾被告图谋不轨,但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汉明帝刘庄比较念及亲情,从轻处理,只是削他几个郡,汉章帝时期又恢复他被削去的封地。正因为几代皇帝对他的额外“照顾”,所以他的儿子们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大儿子刘错袭封济南王,二儿子刘德被封为东武城侯,其余七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史书上对这个刘德的描述不多,但根据他父亲的表现以及皇室的照顾,以及他所封的东武城是华北富庶之地(曾经是战国时期平原君封地),所以推算应该活得相当“滋润”。
五、东汉安平孝王。这个刘德也值得说说,他是汉章帝刘炟的孙子,河间孝王刘开之子。按理说,他是王爷的儿子,只能做个侯,但这个刘德和他的哥哥刘翼都很幸运,得到了当时主持朝政的邓太后垂青,虽然都不是嫡子,却都封王了。其中刘翼奉汉和帝长子怀王刘胜祀(就是过继给刘胜),袭封为平原王,后因获罪改为蠡吾侯,继承这个侯爵的儿子刘志还做了皇帝,为汉桓帝。而刘德则奉汉明帝之子乐成王刘党祀,袭封为乐成王。由于同为河间孝王刘开之孙的堂侄刘志以及后来的堂侄孙刘宏先后当了皇帝,所以对作为血缘关系比较亲近的刘德一直很优厚。
上面列举了五个“刘德”除了胶西王太子,个人的际遇方面基本上都不错,或许这个名字能带来好运,所以汉朝宗室才这么多人采用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考证,刘邦的十世祖也叫刘德,属于战国时期的人。难道真的冥冥之中有天意?
标签: 刘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