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传媒股票(读者传媒股票走势)
近期,不断有互联网或者娱乐企业回国上市,申请上市,对外融资,消息四起,资本市场一片兵荒马乱。
其中引起最大争议的似乎是企业的“市值”或“估值”。
360从美国退市时市值93亿美元(约合570亿人民币左右),但是到了回归A股之后估值急速上升,已经达到3500亿以上,最高甚至接近4300亿,已经翻了大约七倍,无限接近京东和百度的市值。
另一方面,即将上市美股的爱奇艺,现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巨头,直到最近上市,一年亏损将近37亿;但是巨亏37亿却不碍事,爱奇艺的估值也已大涨,在最近的美股上市招股书上显示的定价表明,爱奇艺上市后的市值将达到800亿人民币左右。
而就在前两周,又有一家新晋融资完成的影视公司的估值同样受到了质疑:据媒体报道,柠萌影业C轮融资额约为5亿左右,且在C轮融资前,柠萌影业的估值已经达到了75亿;对比未上市的影视公司,柠萌影业75亿的估值紧追正午阳光的90亿,赶超了嘉行传媒的45亿。媒体提出的质疑是,柠萌影业最近两年到底拍了什么热剧和火片就可以赶超嘉行并且直追正午阳光呢?
所有的迷思似乎都是围绕着“估值”这个概念在展开,有心的读者一定会诧异,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的估值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那些中国的泛娱乐企业怎么就能够值那么多钱?
本文就将为您来扒一扒“估值”这个概念的究竟。
估值是一门“玄学”,企业却可以利用玄学来发财
简单来说,公司估值在投资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投资人的投资可获得的股权比例。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
公司该怎么估值以及估值的意义其实说白了就是在于确定股权融资的价格,从而确定企业的价格。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估值就是股权融资交易,而该交易的核心,就在于对价,说白了就是“多少钱”换“多少股”。为了确定这个定价,人们就发明了估值这个概念。打个比方,360公司被估值4000亿,那么360公司10%的股权就值400亿。
可实际上360真的就值4000亿吗?爱奇艺就真的值800亿吗?柠萌就真的值75亿吗?
答案揭晓:值,也不值。
如果非常理性地或者技术性地按照金融财务的角度来看,三家公司都不值这个价,这种“理性的技术性角度”会考虑一些具体的数据指标,包括P/E市盈率,P/S市销率,甚至也可以是从企业现金流入手采用一种叫做DCF的模式来计算。
本文限于篇幅,不对这些“理性和技术性分析”的模式来做具体的解释(毕竟这不是金融课),但是用通俗点的大白话来说:这种比较理性的算法考虑了企业当下的财务数据,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而做出的统计和估算,比较具备客观性。
用技术性的方式来估值,严格意义来说,不好意思,360,爱奇艺,以及柠萌的估值都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上述三家现在从媒体公布出来的估值又不是完全不靠谱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也都值这个数。
此话怎讲?前面提到了,估值这件事情,可以有理性的算法,那么也可以有“不那么理性的非技术性”的算法,也就是说估值本身就是主观的,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量度,它与物理或数学所追求的"绝对"不同,"价值"是没有绝对量化标准的。
估值如果只是现在价值的话,只需要对公司做一个财务统计,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就是现在的价值了,不需要估,更不需要什么技术性参数。而所谓的“估”值,也就是未来价值,是“估”出来的,实际上是投资人对公司前景的一种预测和判断,包括公司的业务方向、团队的能力、项目的市场前景等等。
中国A股投资人可能就是喜欢360,而美股的投资人可能就不那么喜欢,因此360的估值在中国就远高于在美国的估值了,至于它到底值不值这4000亿人民币,主要是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爱奇艺也是如此,人家确实亏了几十亿人民币没错,但是这并不妨碍美股有投资人或者机构看好它的前景,觉得它值个600亿,800亿的。
当然,上市公司的估值还是要以股价作为依据,而股价的涨跌,根本反映的就是一个市场的投资人和机构是否看好这支股票。
柠萌的估值也是同样的道理,腾讯和其他投资方A轮投1亿,B轮投了5亿,C轮又投了“数亿+“, 他们用自己的“现金”对价换取了“股权”,用自己的主观背书来撑起柠萌75亿的估值。
你说值不值呢,估得对不对呢?你可以认为不对,但是只要腾讯,弘毅以及其他机构认为是对的,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柠萌就值75亿,没有异议。
影视企业估值的乱象,越主观的东西也越容易滋生泡沫
估值既然是非常主观的判断,那么一定会受到相当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势必意味着泡沫容易滋生。
有一个指标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看清潜在的泡沫及其规模:市盈率。
市盈率=现股价/单股效益 ; 用这个公式分析一下,单股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股价高市盈率就会高,这种情况下,说明现在的股价高了,不能买了,平行比较一下,如果效益一样的情况下,股价低就是低估了,可以买了。所以基本来说,市盈率低是好事,市盈率太高,往往就有潜在的泡沫的味道。
还有人作过更巧妙的比方,市盈率就是用多少年的时间你投资到这家公司的现金可以回本。
在美国上市的传媒娱乐类公司,从迪斯尼到时代华纳,从维亚康姆到狮门影业,基本都是14-19倍的前一年市盈率、13-17倍的当年市盈率;相比之下,中国A股上市的影视类公司的当年市盈率可以达到30-60倍,前一年市盈率更是高达离谱的50-90倍。
现在的360市盈率大概是多少呢?按照不同标准来计算,有人认为360的市盈率达到了惊人的188倍,也有人说是6000倍……反正就是高到离谱的意思。
这么高涨的市盈率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许多TMT行业的公司,无论是上市的还是没上市的,无轮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娱乐企业,他们的“主观预期价值“要远高于其“实际的价值“。
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我们经常可以在财经新闻或者深度股市研究文章上看到“XX公司市盈率100倍,200倍,是否是一场泡沫”的类似标题:对于很多中国许多行业的企业来说,市盈率普遍都偏虚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许多的上市企业依靠的是讲故事,操作话题来吸引投资,而不是依靠实实在在的业绩成长。在这一点上,文化娱乐企业可谓是先天就具有“市盈率偏高“的基因。
按道理一个电影今天上映火了一把,投资人还要判断出品方是否能有机会继续拍续集、续集能否同样火,以及在这部和续集之间能否持续产生收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无法一眼看清的;但是并非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当他们觉得某部电影大火了之后,就有可能对这家出品公司的未来抱有无比乐观的预测。
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行业起伏,泡沫不断消长,大家都普遍吃过亏后,A股投资人似乎也已经逐渐看清了影视行业风险高,起伏大的特点,所以A股的估值虽然普遍偏高,但是市盈率还不算完全离谱。光线市盈率2017年一直在35倍左右徘徊,华谊更低在30左右,从很大程度来说,头部泡沫的空间并没有太大,但是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还是达到了65倍左右,所以大多数影视企业的价值还是存在非常大的不合理区间;当然,真正泡沫空间最大的是新三板的影视公司,市盈率从8倍到200倍的都有,限于篇幅,不再深究。
抛开“估值”究竟怎样的影视公司才是有价值的呢
“4000亿市值6000倍市盈率,周鸿祎能支撑住吗?"现在媒体充斥着对于360的质疑,但是如果我们认清了估值的本质,可能就不会觉得奇怪,毕竟只要市场觉得360值这个价,只要有人愿意买它的股票,周鸿祎就能够支持住。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爱奇艺,亏损多少亿与估值多少亿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读者看到这里应该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爱奇艺究竟值多少钱将由美股市场的众多投资人和机构来决定,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不用太过惊奇。
另一方面,没错,柠萌影业和正午阳光确实无法比较,成立四年,产量并不是很高,目前为止,其参与投资和出品的电视剧只有4部,分别是现代剧《小别离》《好先生》和古装剧《寂寞空庭春欲晚》《择天记》。从收视率来看,《好先生》《寂寞空庭春欲晚》《小别离》平均收视分别为1.18、1.17、0.97,未有一部大爆之作。出品的几部电影包括《天才捕手》,《爱情冻住了》等等都是票房几千万甚至几百万左右的作品。没错,柠萌影业的业务表现并不光鲜。
但是这不能阻挡腾讯继续投资柠萌,你认为柠萌不值75亿,有可能它确实不值,但是既然腾讯带领诸多机构又投资了一轮,那么客观来说,它就值这个价。据某些媒体报导,柠萌影业2019年将有上市的计划,那么毋庸置疑,如果真的上市,届时柠萌的估值将会更高,尽管它的业务可能和过去相比并不会有太多实质的提升和进步。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真相,估值这玩意儿,甚至市盈率这些指标,并不能说明一家企业,尤其是娱乐类公司的底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多角度来看一家影视公司呢?
小官认为,简单总结一下,影视公司真正的价值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收入和利润的预期价值:说白了,就是这家企业将来究竟能赚多少钱,究竟能盈利多少,这和现在的估值或者投资人如何追捧该公司没有绝对的直接联系。
第二,主营业务收益占比。既然是做影视的,那么就不要打着“文化娱乐“的旗号变着法儿地从其他行业和领域来赚钱,否则别人以为你是影视公司,到头来才发现其实已经变成了房地产公司。
第三,拥有的受众群的价值。究竟有多少付费用户,究竟有多少订单,究竟有多少人买了你的剧或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都需要体现在财报中,而不是简单的将估值和融资金额放在嘴上忽悠。
最后,实际的毛利(率)。说白了,投资一部影片,出了一部电视剧,扣除成本回到帐上到底收了多少钱,可能总票房或者电视剧的买断费用听起来都是天价,但问题是外界有权知道真正回到企业手上时究竟还剩多少;这样的数据企业有时不会提供,有的甚至会在财报上掩盖起来或者想办法糊弄过去,而这样的数据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家影视企业的价值。
估值,估值,估出来的是真正的价值,还是表面的价值,甚至只是虚幻的价值,需要我们认真看清。
作为一个文化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切莫被表面的估值所迷惑,更需要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当然,首先也得理解估值这玩意儿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娱乐官立场
欢迎订阅“首席娱乐官”,点关注不迷路
标签: 读者传媒股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